对于独子的秉性,张氏心知肚明,虽说这孩子在她面前一贯都很乖巧老实,但这不代表她就不知道他的真性情,心高气傲、不与人言,这八个字不仅是长安城中其他人对谢初的评价,也是张氏暗地里给他下的定语。
这可不是什么好评价,张氏曾如此忧心地想着,初儿他才不过十七而已,尚未及弱冠之年,就被陛下越品亲封为二品昭武将军,要不是有他爹在上头压着,指不定就直接封了一品的大将军了。
年纪轻轻就得了如此殊荣、负了如此盛名,心气比常人高一些是情有可原的,可“孤僻乖张、不与人言”就不对了,因此听闻今日他竟与三公主在军营里见过,还谈过不少话,张氏是惊喜交加。
惊的是这孩子昨儿还抱怨那三公主麻烦,指天咒地地发誓不会娶她,今儿个就和她见了一面,还是在军营里;喜的是这榆木脑袋的儿子可算是开了一回窍,虽然他依旧死鸭子嘴硬不肯承认,可那胭脂水粉的味道岂是摆设?都明晃晃地在他身上沾着呢,别处也就罢了,偏偏是衣袖和衣襟这两个地方,这得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才能沾着?哎呀呀,她都有些羞于想下去了……
那三公主娇名在外,按理来说张氏该是担心的,就算她儿子不介意将来娶的妻子会是什么品性,她这个做婆婆的也得把把关不是?可张氏和那些捕风捉影的人不同,她可是切切实实地见过三公主的,那小姑娘明明生的一副粉妆玉琢的好模样,笑起来又甜美可人,杏眸黛眉,哪一样都比长安其他贵女强上数倍,又声如莺啭、语如玉珠,说出来的话也是让人欢喜得很,怪不得陛下娘娘厚爱,她要是有这么个娇滴滴的小女儿,她也得放在掌心里可着疼。至于性情,那就更不用说了,她都不敢擅言那三公主到底是何等品性,那些外界之人又是如何知晓的?不过是一些嫉妒之言罢了。
这么想着,张氏心中越来越欢喜,看向谢初的笑也愈发深刻,打趣的话一茬茬地往外冒,直说得谢初恨不得举手投降。
好不容易借着去书房找几卷兵书的借口脱身,谢初一路落荒而逃地回到了他的东院,又挥手让侯在门外的几名丫头小子都离开了,这才松了口气,独自一人进了书房,把房门关了个严严实实。
真是太可怕了,没想到他娘居然也有这么能说会道的时候,以后绝不能让她和那丫头凑在一处,要不然绝对没他的好日子过。
不过他娘的鼻子也太灵了吧,他曾经和三公主那么……咳,靠近过,都不曾闻到过有什么香味,怎么他娘就闻到了?还是从他衣服上闻到的?不会是诓他的吧?
谢初心中嘀咕,视线不自觉地就开始往袖口处瞟,一开始他还能克制一下,到了后来实在忍不住,半是好奇半是挣扎地抬起手,凑到跟前小心翼翼地闻了一闻。
初时并无什么异味,可慢慢的,一阵幽香就自他袖口处若有若无地飘了出来,钻入他的鼻尖。
很淡,却依旧能分辨的出,依稀是桃花香,却又和一般花香不同,带着星星点点无法言说清楚的差别。
他猛地放下手臂。
既然袖口是这样,那么衣襟也……
谢初感觉自己的脸开始变得有些燥热了。
不得不说,在某些时候,他和张氏两个还是很有母子相的,比如此刻,他就和张氏想到了一块,那就是得在什么样的情形下才能让他的衣襟也沾染上沈令月的香气,一想到这一点,谢初的心跳就不自觉地开始剧烈跳动起来。
他不断地在心中告诫自己那只是一场意外,然而依旧徒劳无功,那阵在围场与沈令月对视时的感觉又涌上了心头,心悸、心慌、心烦……总之什么都有,就像有猫爪在他心底挠似的,让他片刻不得安宁。
他在书房里不断地来回走动,整个人又无奈又烦躁,最终,他走到门口,一把推开书房大门,对着外头大喊了一声:“来人,沐浴更衣!”
……
四月一至,整个皇宫就多了几分忙碌,一是寒食清明将至,宫中诸人忙着洒扫除尘,二则是因为皇后生辰临近的缘故。
因着去岁清明下了好几场大雨,直到初九那天依旧雨势连绵,皇帝忧心各地春汛,皇后便没有大办生辰,只在芷阳殿中办了一场小宴,众人小酌一番也就罢了。今年不一样了,年初就下了一场瑞雪,此后一直风调雨顺,皇帝龙心大悦,没了烦恼的事,兴致也就上来了,再加上对于去年皇后生辰没有大办的愧疚,早在三月皇帝就已发话给了内务府,说是要好好办一办皇后的生辰宴,不仅后宫要大宴,就连前朝也要举办宫宴,以示庆贺。
此话一出,宫中诸人心思各异,其中最高兴的自然要属沈令月了,她本就喜欢热闹,宫中大大小小的宴会就不曾缺席过几次,这一次又是她的母后要大办生辰,更是兴奋,皇帝一发话,她就拉着太子妃去了御书房,请了皇后生辰宴的操理权回来,准备好好地给母后大办一次生辰宴会。
相比起兴致高涨的父女二人,皇后本人倒是有些犹豫,一日午膳用罢,沈令月与皇帝正在那兴致勃勃地商量着生辰宴的各种事宜,虽然父女二人都对内务一知半解,但也不妨碍他们两个瞎比划讨论,皇后在一旁听着,一面感到熨帖,一面又觉得不妥,趁机进言道:“陛下,臣妾今年并非整寿,前朝后宫都如此大办未免太过铺张,不若就在宫中开一桌小宴,宴请一下各位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