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在了游牧民族铁蹄之下,遭受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侵扰威胁。直到明太/祖朱元璋时,才带领大兵,将蒙古贵族赶回北方草原,收服了燕云十六州。

这次耶律隆绪是内外交困,不得不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交还,换取喘息之机。

所以谢鲲当时就命令翰林拟旨,传令吏部及其他诸部,立刻选派能员干吏,赶赴关外接收燕云十六州,安抚百姓,处理政事。这是当下头等大事,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胆敢阻挠破坏此事,一律重惩。

盖着代表皇帝印玺、太子赵鲲小印和跟随皇帝的参知政事官印的命令传达下去,不管东京城内有多少漩涡和谋算,在这件大事上,却没有人敢真的伸手阻挠。谁也不想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潘仁美倒是想要挣扎一下。他虽然不知道赵光义的金蝉脱壳之计,却也知道杨家得了这位新君的青睐,就等于他的好日子到头了。尤其是当他看见跟在新君身侧的“小楚官人”时,整个人都软了。他当初对楚百万做的事情,可经不起详细追查。他已经没有了退路。

可是潘仁美刚刚私下联络了几个平日一起吃空饷、走私货物的将领,就被楚天舒带着人一网打尽,公开押到军前审问。

潘仁美勾结契丹马贼,只因为嫉贤妒能、贪图财货就暗害了为大宋传送情报、立功无数的资深谍者太平——此事有昔日黑风马贼老大黑胡子和契丹谍者荆克襄为人证,并有当初打着宋军物资印记的物证。

在这次战斗前,潘仁美记恨杨七郎在擂台上打死自己的儿子,又故技重施,再次收买黑风马贼杀死先锋杨七郎。谁知道这个时侯的黑风马贼早就换了人,收了他的报酬,却将杨七郎藏了起来——谢鲲坐在上方,对着跪在众人面前的潘仁美嘿嘿一笑:“多谢潘大人照顾我生意啊。”下方的将士们先是大笑,后是大怒。若不是太子殿下正藉此隐藏行迹,杨七郎这样的忠臣良将不又要和太平一样被这奸佞害了吗?

人证物证俱在,证据确凿,潘仁美先还要否认,到后来只能磕头请罪,恳请太子殿下念在他曾经的些微功绩上,开恩从轻发落。

潘仁美被押入监牢,等待秋后处斩。潘家家产抄没充公,子弟三代不得入朝为官。

将燕云十六州的事情和边关防守将领安排处置完毕之后,谢鲲就带兵将赵光义的灵柩送回东京。

谢鲲和楚天舒人虽然不在东京,但是楚家商队却不停地将东京城中的消息传到他们手中,让他们对东京局势了然于胸。

赵光义有三个儿子,长子赵元佐聪明机警,原本是一个很不错的储君人选。可是他因为看到赵光义对赵廷美及其他宗室的手段,精神受了刺激,放火点燃宫室,被赵光义废为庶人,失去了储君资格。

次子赵元佑和三子赵元侃,谁更适合做太子,赵光义还没有选好,所以一直没有提到立储之事。谁知道这次赵光义带兵北伐,竟然在军前宣布,将太祖嫡孙、魏王嫡子赵鲲立为储君。

赵鲲,从哪里来的一个赵鲲?

太祖一系心中欣喜,而赵光义两子却很不甘心。

不管他们怎么暗中串联、四处筹谋,谢鲲扶灵回京的日子都到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双11了,把想买的东西加到购物车里

明天就让老公给清了——

他跟我保证,

绝对能都给我删光……

☆、杨家将终章

大军来到东京城外的那天下着毛毛细雨。不管对先帝和这位突兀冒出来的太子有什么想法, 所有的大臣都出了城门, 迎候先帝的灵柩, 拜见太子殿下。

赵光义的两个儿子,各自有各自的打算。他们手中也有一些自己的势力, 但是赵光义此人阴刻多疑, 他的两个儿子都不敢过度发展自己的力量, 以至于到了现在,他们策划月余, 在京郊的大军面前, 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处。

赵元佑想过关闭城门, 拒不承认这个伪太子。但是伪太子手中有赵光义的灵柩, 他敢这么做就是大不孝,要被千夫所指。

更何况朝中重臣并没有几个站在他这边。曹彬的家人和杨家佘太君等人, 都是浩浩荡荡出城门迎接哭灵, 守卫东京的禁卫军是赵光义的心腹,没有赵光义的命令谁也调不动。

所以到了最后, 赵元佑和赵元侃兄弟二人也只能接受现实,全身孝服出城迎接。

在文武群臣面前,身材高大的太子殿下面容悲戚,腰间系着白色的麻布, 冷肃而威严。在他身后, 盔上系着白缨的精锐部队在细雨中静立不动,犹如一群群雕像。

在无声无息之中,那些曾经的不甘和蠢蠢欲动, 全都化作了泡影。而那些小范围内的骚动,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被粉碎扼杀。

赵光义的灵柩进了东京城,送到皇宫之中停放,按照规矩由礼部官员负责主持。

入夜之后,皇宫起了一波小小的动乱,可是根本用不着禁军动手,伴随在太子殿下身边的小楚官人,就已经轻松地将其镇压平息。br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283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