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亲王只是拿起茶杯,杯盖一划,缓缓啜饮。
“殿下……”戴博文心下了然,目光锁在潭亲王身上,“难不成,您也没看过第四张图?”
潭亲王垂下眼,看着手中茶具,忽道:“知道太多,未必为好事。”
戴博文略微眯眼凝视对方,似乎要看出那冰冷警告的言外之意。恰逢潭亲王又放茶具,侧身时四目相交,又错开。
戴博文暗自蹙眉。从先前的对话来推测,第四张碎片就在皇帝手上,为什么不给潭亲王看?潭亲王既然能查反贼,照理说就是皇帝最信任的得力助手,到头来还不是要他去寻宝藏吗,藏着第四张不让看不是多此一举?
或许……是为了隔离“国师”。
反贼与盐仓两案,导致戴博文与潭亲王快速走近。皇帝暂时冷却藏宝图案,可能是为了先将他的顾忌隔离,然后再让潭亲王单独去一锤定音!
过河拆桥,这两兄弟玩得可真溜。
“我多日未得第四片藏宝图的消息,还以为是因为毫无线索、下落茫茫。没想到,竟是因为不想叫我‘知道’太多……”戴博文可不是轻易认输的人。左右不过是张良计和过墙梯,皇帝知道用谁作筏子最合适,他也知道。
他抬手随意掸了掸自己的衣袍,语气感慨又暗含嘲弄,乍一听倒像调笑:“更没想到,亲王居然也被我连累,同样看不得第四张碎片的秘密了。”
潭亲王瞥了一眼他的故作姿态,说道:“国师慎言。”
戴博文是那种被警告了“慎言”就闭嘴的人吗?不是。
他的“谈判”正要开始。
第二十七章——藏宝图12.谜底
潭亲王此人,虽记忆缺失,却在行动上带着强烈的个人风格。他行事果断、心性坚韧,同时掌控欲强、说一不二,一路走来的手段表明他——或者说这位宿主——原本也绝非池中之物。他或许因融合了原来亲王的记忆而听命于皇帝,但在他个人负责的领域,未必容得下皇帝指手画脚。
这正是“谈判”中第一步要论及的内容。
“殿下虽让我‘谁有图找谁去’,但在我眼里,殿下就是藏宝图案的主审。我既为协助查案,合该来您这报到,这是板上钉钉的事。
“亲王运筹帷幄,‘藏宝图案’中一连三胜势如破竹,离大获全胜只差一步之遥。如今却同我一般,连第四张图都看不得了。我虽不懂其中缘由,可若是真的功亏一篑,未免可惜。
“我与亲王同行几月,观您所诺,未有不达。‘反贼案’‘水乡盐仓案’,均如是。
“‘藏宝图案’由您一手查至今日局面,也必将在您手中水落石出,毋容置疑。”
戴博文在谈判的开头就定了重点和基调。
这是首因效应,即听者所听到的第一个资讯最突出,他的大脑就会利用这个资讯去修饰之后听到的内容。所谓“第一印象”,说的就是这种效应。
典型案例就是当寓言在一开头就定性穷人是善良的、富豪是邪恶的,那么当穷人去盗窃富豪时,人们的认知就更容易把这种实际的违法行为“合理化”。
而戴博文想给潭亲王的认知,就是“确定‘潭亲王’为‘藏宝图案’主审,对此案有独断权力,旁人不得插手”。简而言之,即确定“藏宝图案”为潭亲王的“个人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