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何?莫要说是因为朕昨夜没有临幸你,让你失望了!”

伯邑考脸色一红。纣皇却继续说道:“朕知道西岐谋逆之心一直不死,用的借口是太丁无故杀死了前任西伯侯。”

伯邑考闻言,再也忍不住,反唇相讥道:“非是借口,大王太丁确实杀了臣子祖父!”

纣皇在琴上拨了拨,不以为意道:“大王太丁非是朕这等暴君,若非他一力排除朝臣异议,支持你祖父反抗戎族侵略,西岐现在是何种境地不用我说你自己心里清楚。”

伯邑考不能否认纣皇话中之意,却是依旧不服,太丁确实帮助过西岐,在他的支持下西岐才将戎狄赶出了封地,得以发展至今日规模。但是太丁与纣皇同样嫉能妒贤,竟然因为西岐的发展超出了他的预计,怀疑起了他祖父季历的忠心,进而将他骗到朝歌杀害了,这一桩血案早已记载入史册,便是太丁的子孙说破天也掩盖不了他丑恶的嘴脸。

纣皇见伯邑考表面沉默,眼中却是怒火翻滚,终于落下了脸上笑意,讽刺道:“朕知道你们周人一直在四处宣扬朕祖父太丁是因为忌讳你西岐势大,因此才会将他诛杀。但是朕却要问你几句话,你要老实回答朕。”

伯邑考见纣皇脸色黑了下来,心下有些瞧不起,觉得他是恼羞成怒。

纣皇不管这小子心里想些什么,只是问道:“你觉得今日西岐比及季历时,何时更加繁荣些?”

伯邑考瞅了一眼纣皇,略微思考了一下,回道:“臣不敢欺瞒陛下,在臣父励j-i,ng图治之下,西岐远胜祖父在位之时。”

“那你西岐现在人口有多少?”纣皇问道。

伯邑考略一思索,便道:“男女老幼共计一万有三。”

纣皇摇摇头道:“错了,是一万八千余人。”

伯邑考一愣,默然睁大眼睛,不可思议地看向纣皇,心中却是咯噔一声,明白西岐中许多向朝歌隐藏的事务恐怕早已经被这暴君探查得一清二楚了,却是不知他从何处下得手得到了这些讯息。

纣皇伸手在伯邑考的肩膀上拍了拍,继续道:“朕实话与你说,莫说朕的大商人口有近十五万,几乎是你西岐十倍,便是如东鲁早在太丁时已有近五万人口的大城,若说繁荣、势大,东鲁对大商的威胁岂非在你西岐之上?何以祖帝太丁不杀东伯侯反要杀你祖父?”

说罢他冷冷一哼:“你周人惯常文过饰非,谦谦自美,但如这般连自己都骗过了,未免太叫人耻笑。”明明始终不忠不诚却偏将自己标榜成忠诚之士,反口还要诬赖别人一口,这般厚脸皮未免也太过分了些!

伯邑考被纣皇嘲笑得十分难堪,不由得咬住嘴唇低下头去,哪知那纣皇根本没打算放过他,又继续说道:“说起来,你既然已在这里再也逃脱不了,有件事情说与你听也无妨。”

伯邑考微微抬头,疑惑地看向纣皇,便听他说道:“六月后朕的武成王就要将功补过,前往南方征讨荆蛮吴国。”

伯邑考难以置信地看着纣皇,许久才哑然道:“吴国之主仲雍虽是臣子祖父兄弟,但早已经与西岐断绝了关系,陛下何以……”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瞥了一眼cctv某频道,讲到周王灭东鄂国,也就是南伯侯鄂崇禹那一支,在铜鼎上的记录是下令“老少通杀”,我忽然了解到我一直误会姜太公了,一直以为牧野之战的大屠杀是他下令的,看来是仁君周武王的可能x_i,ng更大一点

╰( ̄▽ ̄)╮现在黑起西周来越发没有压力了撒

ps:西岐貌似在姬昌时只有一万人出头而已,在平均人口1万五六的诸侯国中真的不算势大啊~不过人家野心大,而且最后成功了~(噗嗤,以人口达到一万这件事当众夸赞自己老爹牛逼的周公旦真的不是在坑爹么?)

☆、龙游朝歌,凤离岐山(十)

伯邑考实在想不到纣皇已经忌惮西岐到如此地步,竟连早已脱离了西岐的荆蛮之地也不肯放过,要先行铲除。

却是不知,纣皇见到他这模样才觉得诧异十分,暗道姬昌瞒得好生严密,竟连伯邑考都一味蒙在鼓里。又想到姬昌根本无意将伯邑考当做继承人来栽培,顿觉十分好笑,眼里也露了嘲讽之意,讥笑道:“身为西岐世子,你莫要告诉朕对那东夷迅速崛起,数十年来连番侵扰大商这件事情毫无所知,亦无所感。”

伯邑考一时不能明了纣皇何以将话题突然转到东夷,但他毕竟曾在西岐主政一时,对天下形势心中总有计较,如今被纣皇点拨至此,哪里有不明了的?

纣皇冷嗤道:“你一心向往圣人之道,却来告诉朕,商人助西岐抵御戎狄,太伯、仲雍却挑拨外族,将制铜之法传授与他,使他连年掠夺中原百姓,弄得殷商、东鲁民不聊生,盘古开元至今历代有哪个圣人会做这等事情?”

伯邑考哪里能回答这等问题,他本就不是那种善于颠倒是非、虚伪作态的人,此时被纣皇逼问着,莫说与他争锋相对,连正视对方都已经不能!

他是一诸侯世子,近年来西岐也受过戎人几次进攻掠夺,自然最是明白身为上位主君者最忌恨的事情莫过于外族来袭,那里通外国的更是谁人都能唾弃于他、杀之后快的j,i,an臣贼子!


状态提示:第24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