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自己也不拦着,但是报仇之后,就担上了因果,必然灰飞烟灭。如果不报仇呢,就帮自己看院子,但是不能害人,不能吓人。最后贾赦还是加上一条:和郑家树之死有因果关系的周瑞、贾政等,可以小小的吓他们一下,但是不能伤x_i,ng命。左右这些人罪行累累,迟早遭报应,没必要为了给他们一个痛快还搭上了自己。

贾赦自己都不是圣父,要求郑家树看到贾政、周瑞等人都跟没事儿鬼一样,也太惨无鬼道了。但是郑家树是他放出来的,郑家树如果伤了别人x_i,ng命,自己也是要担因果的,所以不得不约束郑家树一下。好在郑家树自己也牵挂着家人,为了陪着家人,他也不愿意伤人x_i,ng命,落个魂消魄散的结局。这个平衡就这样暂时达成了。

解决了南洼村水井的事,贾赦也没闲着,第二天就带了香蜡纸烛直奔南门,先和周山子、郑石头汇合,再去郑家树的墓地做了一场小法事,把写着郑家树生辰八字的纸人儿在坟前焚化,又给他烧了衣裳纸钱。

眼看贾赦做这一切,郑家树一个大男鬼哭得像个小姑娘似的。这一切做完,他就可以收到家人给他的供奉了。虽然贾赦承诺了以后都会供奉他衣食,但是这和后代香火供奉意义还是大为不同。

贾赦做这些的时候,山子和石头都不敢打扰,等全都做完了,石头才小声的问单勇:“单哥,老爷怎么到家树的坟前来祭拜了?”

单勇比石头还小几岁,摇了摇头说:“我也不知道。”末了,又加上一句:“石头哥以后就叫我单勇吧,府上都这么叫。”石头点了点头。

这里没有外人,贾赦才把前因后果说给山子和石头听,当然,贾赦是荣国府大老爷的身份贾赦也没瞒着周山子和郑石头。

刚开始听说雇主是荣国府的大老爷,石头和山子还有些顾虑,但是后来一想,大老爷对整个村子都有恩是实实在在的。再说,大老爷不但放出了郑家树的灵魂,还亲自到郑家树坟前祭拜,可见大老爷和其他贵人不同,于是周山子和郑石头遵守承诺,成了贾赦雇佣的第一批临时工。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红楼中的工资待遇,丫鬟的工资分三档:一两、一吊和五百钱。所以我觉得红楼里面一两银子要比很多古代文默认的一千个大钱要多,约等于一千五百钱。这样符合500钱、1000钱和1500钱三档工资标准。

红楼里面管事、小厮多少月钱没说,但是我觉得应该不会超过二两,毕竟三春、贾环、姨娘等的月钱才二两。这里给单勇开二两银子,应该是提高了标准的。

第5章

从坟地回来,贾赦就带着两个临时工去办入职手续。

自从贾赦原配张氏死了之后,就是二太太贾王氏掌家。新买的奴才要签身契,定月钱,安排差事,也是贾王氏做主。但是贾王氏管的是内宅,外头的事,贾政清高君子,一概不管,贾赦自己以前是个混不吝的,也不爱管。所以石头和山子要到大房做长工,办理对牌定月银什么的,都是几个管事在管。

说起来也是冤家路窄,贾王氏掌家之后,重用自己的陪房亲信周瑞一家,周山子和郑石头要入职当差,办理对牌做登记的,正是管事周瑞。

其实贾赦早就跟山子和石头说明白了,周瑞这样的刁奴迟早是要被收拾的,但是现在还没到时候,可能需要他们暂时忍耐一下。山子和石头虽然十分恨周瑞,也不会见着周瑞就冲上去打。

可是周瑞远远的看着贾赦带着周山子来了,自己先吓得瑟瑟发抖了。

能不抖吗?王氏嫁进贾家的时候,还是贾赦原配张氏掌家,那时候贾王氏觉得贾家家大业大的,每天进出的银钱如淌水,张氏不知道捞了多少好处。贾王氏心理就不平衡了,仗着王子腾之势,用自己的嫁妆开始放印子钱,这样自己的私房钱总不会被张氏拉开太大差距。

当时帮贾王氏放债收债的就是陪房周瑞两口子。头几年还算顺遂,第三年上,就有个南洼村的村民还不上债,周瑞就逼迫那村民用田地抵债。后来,周瑞自己掏钱补上村民欠贾王氏的本钱,自己得了田地。自从尝到了甜头,周瑞胆子就大了,后来多次故技重施,在南洼村连夺良田,那一片几百亩的良田,就快要被周瑞全部收入囊中了。

而周瑞最近夺来的三亩地,就是周山子家的。因为同姓周,周瑞去放印子的时候话说得可好听了:“咱们算来也是本家,我还能坑你不成?你满城里头问问,咱们家的利钱已经算开得低的了,就算到时候真的有个银钱不趁手还不上,我在主子面前替你美言几句,也比你到外头借强啊。”

当时周山子确实急着筹钱给周老妪抓药,就借了贾王氏放出来的印子钱。可惜借钱的时候周瑞话说得好听,催债的时候就换了一个人,像个活阎王似的,恨不得把人生吞活剥了。

也是因为同姓,又是最近一桩,周瑞还记得周山子。周瑞看见贾赦带着周山子脚底生风的过来,心想:大老爷是怎么跟他混在一起?难道他还有什么门路把状告到大老爷面前儿了,大老爷为了给老爷、太太难看,替他出头来了?

等贾赦一行人走近了,周瑞看到周山子和郑石头横眉冷对的样子,更加心虚。但是他转念一想:大老爷在府上受老太太嫌弃,不过是个摆设的老爷,我怕他做什么?于是挺了挺胸膛,努力做出趾高气扬的样子,不过他吞了


状态提示:第3节--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