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耽美 > 校园耽美 > 幽灵机械 > 299章 加查尔再现
恒之后,立即开始着手对战星核心进行安全改造。

时间太短,改造只能粗粗进行。

提姆调用了数万机器人,对战星内部动手术。

在提喀有一批人成了蓝色血脉的追随者,这些人跟蓝色血脉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雇佣不是终生制的,而这种关系是终生的。

这些追随者也将跟着蓝色血脉一起前往暗双星,蓝色血脉的飞船就是由这些人驾驶。

这次提姆本准备只是驾驶着战星前往地球,迁徙工作还有些扫尾工作由追随者们去处理,但是就在战星准备出发时,提喀的警戒体系发现大量不明舰只闯入警戒区。

闯入的船只数量太多,以至于蓝色血脉的警戒体系不能精确的判断出它们的数量。

经过初步判断,它们的数量应该超过一万五千。

这种情况下,有一万五千艘飞船出现在提喀,不可能带着善意,能够派出那么多战舰的种族也就那么一两个。

提姆一方面通知费恒,让已经补给完成的种子船队一部赶紧离开提喀,另一方面迁徙扫尾工作也不做了,让三百多艘飞船跟战星一起出发去地球。

现在的提喀已经没有通宇舰队驻守了,光凭一个战星和略有战力的三百艘飞船,即便加上交易点的防卫体系,也不可能战胜对方,还是跑吧!

至于提喀的岩根族和滞留的海盗们,提姆已经顾不上了,只是通知了一下他们。

提姆的通知,把还在太阳系滞留的人们吓了一大跳,不少于五支标准舰队的兵力突然出现在提喀,那么攻击地球舰队的出现还会远吗?

科迪文更是要求地球移民船队跟自己的种子船队赶紧启航。

不过在费恒的劝解下答应继续看看情况。

其实这时候地球移民船队如果硬要出发,现在也可以,毕竟所有同意移民的地球人都上了船,移民局的正在进行最后的努力,让那些固执的人们跟船队一起离开。

有零星的地球人被移民局成员说动,可大多数人依然坚持自己的决定。

船队还不出发的原因是部分资源还没完全装船,如果就这么放弃实在太可惜。

费恒想过让种子船队和地球移民船队先出发,不过考虑到现在情况不明朗,连出现在提喀的舰队属于哪个种族都不清楚,所以暂时没命令出发。

五支标准舰队的兵力可不少,要干掉它们光凭地球舰队有些吃力,不过有纳尔德十二支标准舰队,费恒倒也不怕,只是担心这些只是敌人的先头部队。

几支侦查舰队立即被派了出去,同时通宇还派出了二、三、五、六四支舰队接应提姆的船队。

两天后,借助蓝色血脉的警戒系统,大家终于弄明白了侵入提喀的舰队属于哪个种族。

卡托族现在彻底落入克莱德泽人的手中,他们的舰队几乎倾巢而出,为克莱德泽人清剿周围的抵抗势力。

出现在提喀的舰队同样是卡托人的舰队。

太阳系离卡托母星的距离近五十光年,为什么卡托族在周围没完全肃清,舍近求远派出舰队前来提喀?

原因有三个,一是哈罗恒星系离太阳系比较近;二是克莱德泽人的命令;三是卡托人跟地球人有仇,一支标准舰队在提喀被歼灭。

这些原因造成卡托族这么快对提喀动手,他们没敢对地球联邦动手,因为他们也看到了克莱德泽人提供的情报,克莱德泽舰队在地球人手中吃了大亏,五支标准舰队,其中一支是克莱德泽精锐,所以他们打算先将蓝色血脉拿下再说。

进攻提喀舰队的指挥官是哈罗恒星系司令加查尔,他也是卡托投降派中的一员。对于加查尔来说,成为纳尔德附族和成为克莱德泽的附族没什么区别。

不过克莱德泽还有生物芯片,这让他比较害怕,但克莱德泽人也答应了,只要在这次战争中表现的好,就不用被植入芯片,所以加查尔怎么要努力一下。

当他接到命令后,立即带上所有舰队向太阳系出发。哈罗的守卫任务现在重要吗?这时候哪个种族还会闲着没事干出动舰队攻击卡托,现在各族都在想着如何让自己种族延续,不是加强母星的防卫,就是派出舰队护送种族延续的希望进入自认为的安全星域。

让加查尔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舰队快要到达提喀的时候,抓到了一支船队。

船队不大,只有三十多艘武装飞船。

本来对这种船队,加查尔是不会理睬的,大多击毁了事,但是这支船队有所不同,他手下向他报告,这些船跟提喀的船外观吻合。

所以加查尔命令俘获这支船队。

想不到的是,船队中一艘飞船极为特殊,居然在半包围的状态下,还能逃出包围圈,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加速度以及灵活性。

这个世界还有能够接近光速的飞行器,而且它的加速只需要几分钟,180度的回头瞬间就能做到。

这种飞船除非在特殊环境下,否则是不可能被抓住的,至少卡托族对这种飞船没办法。

不过逃出卡托舰队包围的飞船并没有马上离去,而是向加查尔发来的通讯申请。

卡托舰队抓住的舰队正是豪格所率领的船队,他们与提姆分裂之后,其实也没什么地方可去。本打算找个隐蔽的小角落一躲,继续自己的自由之梦,但是哪里想到运气会这么差,出来没多久就碰上了卡托舰队。

卡托人确实抓不住菲迪号,但这不等于抓不住船队中其它飞船,那些飞船


状态提示:299章 加查尔再现--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