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耽美 > 言情总裁 > 李氏荣华 > 分卷阅读167

们对不起冉冉。”谢韫为了保住少帝,以死相逼让谢冉做了皇后。

想起女儿,谢瑀脸上浮起一抹心疼。

鲁王马译却没谢瑀这么淡定,他快要被气炸了。和南齐说的好好的一起先把蹦跶的最厉害的北齐灭了,他们怎么能这么贱呢!居然想出这样的招来。

尤其是南齐居然就软了,答应了。

马译不想答应,但是看看劝他答应的文臣武将,一个两个不管,他不能不管这么多人啊!

这时候还有百姓裹乱,学子请愿,要求停止自相残杀,第一要务是抵抗突厥。

老子难道没在抵抗吗?马译都想爆粗口!到底按捺住了。

这档口还驻留在天馗关附近,却按兵不动的韩志的奏折也来了,韩志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意思很明白。北齐新武器太厉害,与其强攻让战士死在自己人的炸药下,还不如去突厥,让他们死得其所。他手下的兵也不肯攻城了,再下令恐怕会哗变。如果皇帝陛下还是要坚持攻打北齐,那不如调遣您的亲兵来,调我去边关。

马译不能说我就是要你的兵死光了,省得你造反。马译自己草莽出身,因为齐末混乱,阴差阳错的做了县尉,从此一路风生水起,还做了皇帝。这是他做梦都没有想过的事情,做了皇帝,马译不免就嘀咕起来,我都能做皇帝,那和我一起打仗的那群人是不是也想做皇帝。

有人顶着马译噬人的视线站出来,推心置腹道,“若再不制止突厥势头,不出几年就要大祸临头。和其他四国结盟,倾九州之力攘夷还有一线生机,若是驱逐了突厥,也有几十年光景可休养生息,陛下可养精蓄锐,待时机成熟后再一统中原。”

要不是突厥来袭,他们都没法知道北齐国力强盛至此。如果不是突厥插了一脚,快则十年,慢则二十年,北齐就能一统中原。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突厥延迟了他们亡国的命运,只要鲁王不冲动。

有一个人站出来,又有不少人站出来谏言,忧国忧民的人哪个时代都不缺,之前马译在这个节骨眼上还要攻打北齐就有不少人皱眉了,但是马译一意孤行,他们也没办法。

鲁国和突厥的战场上频频传来不利的消息,再和北齐内耗,他们不愿意了。说句到底的话,输给突厥,他们身家性命难保,输给北齐,马译会死,他们有很大可能不死啊!

马译向来自负自己的领兵能力,被属下说打不过突厥,还有亡国之险,脸色阴沉的能滴下水来,他到底有理智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只说还要考虑考虑。

可以没让他拖延太久,一天夜里,鲁国四位大将其中还有一名是马译心腹,联合一位丞相以及尚书令,对马译发动兵谏。

没多久李昭就收到一路招摇过市而来的国书,李昭赶紧又往楚国发了一封国书。

五国有四国意欲结盟共同攘夷,你们不答应是已经暗中投靠了突厥呢?还是打算坐收渔翁之利呢?你觉得我们会傻的让你捡便宜吗?

李昭开始耍无赖了,遣词造句之中俨然把四国作为一个整体,她这也是欺负楚国国力微弱。

楚王拿着国书的手抖了抖,一张脸白了青,青了赤。他还真打算和突厥合作。楚国势单力薄,哪怕有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之后也逃不了被瓜分的命运。

突厥人强马壮,楚国不少人认为联合抗敌只是一个笑话,只会加速灭亡,与其和突厥结仇,不如投靠突厥。突厥人口远远少于中原,不可能杀光了中原人,肯定要重用部分中原人,楚王作为一国之君,比他们感情更复杂一些,奈何胳膊拗不过大腿。

楚王瞪着国书,那眼神彷佛是看一枚炸弹。一会儿想,这想法还只是几个人的想法,没有付诸于行动,北齐不可能知道,一会儿又想北齐探子无孔不入,他们是不是知道了,这是警告。

楚王瞪得眼睛都酸了,才招来有想法的大臣们碰头,商量的结果是李昭又收到一封国书。

发了国书,楚王也没安心,辗转难眠,就怕他们投靠突厥的消息传出去,军民暴/乱起来。

事实上,李昭什么都不知道,她只是习惯性的危言耸听罢了!这真是个美好的误会。

第91章不会作天莫作天

五国会盟,派谁去,这是个大问题。一旦成功驱逐了突厥,必然是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辉煌,值得在史书上大书特书,试问有几人能不想名垂青史受万人敬仰。

李徽说,我小女儿去,你们意下如何?

这次会盟能成李昭功不可没,人出了大力,不让人沾光,北齐官员的节操还没掉光,捏着鼻子认了。往好处想,她那张嘴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住的,被她嘴炮过的大臣心有余悸,让她去荼毒下其他四国的人,这么想想,大臣们诡异的产生了一种幸灾乐祸的满足感。

于是神奇的,李昭的入选居然是最平静无波的,其他人的选择经过一场白热化的争执后才决定。

主使张圣,副史李昭、宋胪,另有数十人在列。

仔细一看,七成年轻人,令年纪略长的生出一股,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的惆怅。

紧锣密鼓的一番准备之后,一行人便出发前往宕昌。会盟是北齐倡议的,但是地点却不在北齐境内,而是燕国境内。

楚崇原与燕国几大世家和刘忻有屠三族的不共戴天之仇,刘忻又得李昭重用,他们派出的都是几家子弟,真怕刘忻不理智起来,所以死活要把地点定在自己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167--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