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耽美 > 重生耽美 > 儒道至圣 > _分节阅读_736
不及,怎么可能会阻止。

计知白回敬道:“我已经将此事传书给礼殿,礼殿必将严查!”

方运道:“礼殿诸位阁老必然明事理,绝不会为了区区丧心病狂的人渣扭曲孔圣之言!更何况《礼记》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宫掌柜修身无力,治家无能,在亚圣曾子看来,自然不配谈礼!宫掌柜杀妻弑子,无情无义,无法无天,污了父之名,破了亲之爱,毁了礼之家。绝了人之情,此等畜生谁若庇护,本县哪怕拼了殿试不取,也要抗争到底!”

方运的声音掷地有声。在公堂之上激烈回荡。

计知白妄图开口,可还未等说话就生出一种不妙的感觉,仿佛整座公堂整座县城的力量都在排斥他,不得不闭上嘴。

计知白暗自叹气。方运看似是对周围的人说,实际是在对礼殿儒家众人说。“礼”本来就是规矩,就是读书人方方面面的行为规范。而《三礼》的变迁也在说明。

《三礼》即《周礼》《仪礼》和《礼记》。

目前影响最大的,则是成书最晚的《礼记》,因为现在的《礼记》记录了先秦时期众括亚圣曾子和子思子等人的名篇,而两人的名篇恰恰更重个人之礼。

方运以曾子在《礼记》中《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论点,咬定宫掌柜先无“礼”,那此案就可以继续审下去。

礼殿不怕读书人用“礼”来否定什么,最怕一点“礼”都不讲,连这层皮都不要。

礼殿抗拒“礼”的演变,但不代表完全反对。

计知白心中担忧,“亲亲相隐”原本有一道枷锁,那就是叛国逆种亲人不得隐瞒包庇,现在方运又加了一道枷锁,那就是亲人若违反“仁义礼情”,也可以放弃亲亲相隐,很可能引发圣道之争,万一方运一方成立,那此事反而帮了方运一个大忙。

计知白犹豫不决,方运却泰然自若,限制“亲亲相隐”乃是大势所趋,从唐朝开始越来越严谨,不要说计知白左相,哪怕宗圣都挡不住这浩浩荡荡的大势。

殿试,便是让大势与潮流提前爆发的最佳时机!

方运早就意识到,自己若能封圣,那殿试必将成为最大的根基!

“证人继续作答!”方运道。

接下来,宫刘氏的亲人用宫刘氏的话控诉宫掌柜,而孩子的同窗好友也引用他生前的话,彻底让宫掌柜的动机确立,众人的话也成为铁证。

等所有人说完,计知白昂首道:“哪怕宫掌柜曾经想杀宫刘氏母子二人,也不代表他此次是杀害,他曾告诉本官,他只是泄愤,所以是误杀。”

方运却是突然轻声一叹,道:“计知白啊计知白,枉你读书多年,却把人性都读没了,你若是逆种,立等可成大儒。”

“请方县令不要在公堂之上攻击本官!”计知白压着怒火道。

方运收敛官威,望向在场的众人,缓缓道:“若子女实在顽劣,坏事做尽,当父亲的动手教训,或可原谅,毕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是!诸位仔细想想,父母惩罚子女的前提是什么?是子女有错在先!另一个前提是什么?是父母为子女好!可宫掌柜呢?连他自己都承认,他在泄愤啊!他若是有半点夫妻恩爱之情、有半点慈父之心,也不至于成年累月毒打妻儿!在他眼里,那不是结发之妻,不是骨肉之子,而是泄愤的工具,连人都不是!”

满堂寂静,宫刘氏的家人和孩子的同窗低声哭泣起来,连不相干的邻居差役也红了眼眶,几个女性邻居不断低头擦拭泪水。

计知白望着方运,完全不知道如何反驳,甚至怀疑自己一开口会被在场的所有人大骂。

方运指着计知白,双目如刀,道:“身为读书人,身为堂堂状元,你竟然满不在乎说他‘只是泄愤’,这是何等可怖之事,人族万载,礼法千年,教出的竟然是这样的你们?只是泄愤?你们,是畜生吗!”

最后几个字,方运几乎是用尽全身的力量说出来,愤怒和憎恶几乎可以化为实质。

“畜生!状如妖蛮的畜生!”敖煌忍不住吼叫。

“呀呀呀呀……”公堂的角落里,传来奴奴愤怒的声音。

众人先是一愣,然后用怪异的目光看向计知白和宫掌柜,每个人都像是在说,他们两人真的连畜生都不如!

计知白气急攻心,文胆震荡,张口喷出一口鲜血。

“噗……”

血洒公堂。

方运深吸一口气,稍稍平复心情,道:“来人,擦干污血。衙门是比茅厕更污秽的地方,是阳光都无法照耀的罪恶之地,但,这口污血更脏。”

计知白两眼一黑,几欲昏厥。

(。。)

第959章 还是有感情的

本书籍由 .q520./ 提供下载

readx;  一股奇异的气息自计知白身上涌出,蕴含杂家兼容并包之念,护住计知白的文宫和文胆。

但是,计知白的文胆依然摇摇欲坠,薄如青瓷,随时可能破碎。

于八尺充满快意地看着计知白,圣道之争凶险,但读书人之间当面争论政道同样有巨大的危险,方运的话虽然看似稍稍出格,但也仅仅出格半步而已,不仅不违背仁义礼智信忠勇,反而还无比契合。

于八尺又望向方运,心中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之前方运的说辞,细细品来并非惊世骇俗,可却有一种莫大的力量让人信服,同时又没有彻底颠覆“亲亲相隐”的固有观念,从礼入手,以法终


状态提示:_分节阅读_736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