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耽美 > 重生耽美 > 儒道至圣 > _分节阅读_536

br/gt;

方运心中暗叹,从理智上讲。景国皇室为了千万百姓,可以退位,但问题在于,历史证明景国子民会被当作二等子民。

当年景国象州被庆国吞并。除了少数早就暗中投靠庆国的官员,大多数景国官员被调离重要衙门,调任闲职,少数官员甚至被监视起居。

以至于当年象州的景国官员集体要求迁往古地。一去不回。

随后大量的庆国人涌入象州,而原象州人被限制在各地,不得随便离开籍贯所在。

庆国得象州后。真正为的是那一州所能贡献的科举名额,在并入庆国的前十年,象州九成的新童生、秀才、举人和进士都是从他处迁来的原庆国人。

直到现在,象州的科举还有严格的审核制度,控制原象州人参与科举的人数,使原象州每年新获文位之人不足三成。

已经有人推算过,至少要过两百年,象州子民才能获得与庆国子民相似的待遇。

只是,这两百年的血泪谁来偿还?

方运不愿意流百年血泪。

大多数景国人不愿!

宁可站着流血,也不愿跪着血泪齐流!

更何况,还有一丝的机会以血换景国长存!

方运冷冷地看着左相柳山。

柳山可以把景国卖个好价钱,换取庆国相位、大儒乃至封圣的机会,但为他陪葬的却是以千万计的景国子民。

最可怕的是,就算庆国与武国瓜分景国,一旦蛮族执意南下,景国子民必然会被大量送入军伍中,担任替死鬼。

方运看得透,许多军人看得透,左相柳山看得透,但大量的景国子民看不明白。

他们只知道,去了富裕的庆国或武国,自己的生活必然过的更好,必然能在科举上一帆风顺。

可惜他们不知道,科举的名额是固定的,土地是固定的,人族需要的一切资源都是固定的。景国人一旦成了庆国人武国人,除了不足万分之一的人有能力争夺,其他人必然会被庆国与武国割掉一块块肉,喂养真正的庆国人与武国人。

可惜他们不知道,他们在景国是什么地位,到了庆国与武国依旧是什么地位,甚至更低。

他们被柳山卖了个好价钱。

有些人看得到,有些人看不到。

海阔凭鱼跃,吃饱的是鲨鱼。

天高任鸟飞,展翅的是鹰鹫。

他们不会庇护食物。

方运目光依旧冷,看向另外一些文官,另外一些军官。

他们之中也有鲨鱼,也有鹰鹫。

方运心中一叹,人族子民是最善良的,只要吃饱饭,饿不死,他们就会默默活下去。

但,别让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

在方运走神思考的过程中,主战派与退位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一开始还只是双方各出一人轮流说,接着就是两人一起说,相互都用本句答对方的上句,同时在听对方的本句。

朝堂众臣见怪不怪,但说着说着,便有多人加入,同时争论。

一对、两对、三对、四对、五对……

当有第五对官员加入争论之时,新晋进士们终于无法全部听尽,只能选四对仔细听。

第七对官员加入争论之时,老进士们选六对聆听。

当第十对官员开始争论后,便没有更多的官员加入,因为这是翰林的极限。

方运与敖煌自始至终都平静如常,对这一人一龙来说,同时听二十人争论根本不算什么。

方运甚至听到纱帘内部的太后轻声一叹。

这就是读书人的世界,不是读书人或文位不够高,连别人争论什么都听不懂。

这也是进士之下极少有人能参与朝会的原因。

文位就是能力。

方运很想发言,但想起文相姜河川的叮嘱,便闭上嘴,自己经过华夏古国的历史洗礼,每日又疯狂读书,一人读的书比得上别人百年,但终究在朝堂之争没有经验,现在理应安心学习,而不是刚有了一些成就便自以为是。

方运心中一动,奇书天地中出现一本空白的书,随后书上多了四个字。

朝议大典。

接着,朝议大典独立出第一卷,从本次朝议童峦说第一话开始迅速记录,眨眼间就录入之前所有人说过的话,并以极快的速度继续录入现在的朝议内容。(。。)

第640章 宁安县

本书籍由 .q520./ 提供下载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方运准备以后空闲便重新速读一遍,必然会有新的发现,学到新的东西。

此刻太后与国君根本难以参与朝政,颇有杂家解读的“垂拱而治”的理念,架空皇权,百官治之。不过却与真正儒家解读的垂拱而治有区别。

儒家理解的垂拱而治,是国君不去加重赋税徭役,国家自然昌盛,国君自然闲适。

方运在听朝议的时候看了看纱帘,里面的太后与国君端坐,犹如泥塑木雕。

方运终于明白左相为何能与太后对抗,单单朝议就不是非读书人所能理解的。

“怪不得礼法会变……”

孔圣之时,各国还没有发展到这种程度,随着科举的完善,读书人的力量越来越强,朝堂之上的改变愈发明显。

直到此刻,方运才明白自己那篇策论《非礼之礼》为何会被众圣看重,并让大儒学习,因为众圣就是用这种考题与经义来潜移默化,让人族读书人慢慢接受“礼”的变革,避免有的读书人因为无法接受圣道变化而文胆文宫受损。

方运突然意识道,自


状态提示:_分节阅读_536--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